
比特币(Bitcoin)经过去年下半年一轮疯炒,一度攀上1242美元(约9638港元)高位后,遭遇政府禁制、黑客攻击和破产等连串负面消息打击,近日回落至650美元(约5038港元)。引起市场对Bitcoin的始作俑者——「中本聪」的诸多猜测,美国《新闻周刊》上周三披露「中本聪」真有其人。
有留意比特币的人或许听过,比特币发明者叫「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之前一直流传指「中本聪」只是一个化名,但最新发展是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记者多番搜寻下,声称找到这位比特币教 主,是一位隐居于加州的美籍日本人,而且中本聪是他的真名。
美《新闻周刊》指真有其人
有传言指「中本聪」本人持有近150万枚比特币,以最新的价格计,价值9.75亿美元(75.6亿港元),甚至指他有能力掌控整个比特币交易市场。
据网站P2P Foundation的帐户资料,「中本聪」是居住日本的37岁男性。他的文章夹杂美式及英式英语,比特币的网域在芬兰注册,还 使用德国的电邮地址。他在论坛上发表文章和回覆电邮的时间各有不同,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他身处哪个时区。数月前,美国电脑科学家泰德尼尔森提出间接证据,认为「中本聪」的真身,很可能是日本数学家望月新一。
泰德指出,望月新一是天才绝顶的数学家,拥有牛顿的智慧,创造比特币绰绰有余。他就像发明者一样,不会将学术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而是放上互联网。他5岁的时候跟随父母移居美国,英语程度近乎母语,可以轻松写出那些文章。不过有人不认同,认为望月新一没有开发软件的经验。
另一名研究人员斯凯格雷认为,「中本聪」是乔治亚华盛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尼克萨博。
尼克早于1998年研究类似比特币的数码货币bit gold,原理跟比特币相似,因此有人认为尼克是比特币的始祖。斯凯格雷分析尼克和「中本聪」的文笔,发现二人用词的一致性甚高,书写习惯几乎相同。虽然尼克本人已否认自己是中本聪,但种种象显示,两者是相同人物的可能性极高。
但分析师指出,社会上一窝蜂关注「中本聪」本人是谁,但比特币真正的价值和性质,却无人问津。
靠CPU「挖」出比特币
2008年11月1日,有所谓「中本聪」在网上表示,正在研究点对点的全新电子货币系统,无分国界,可直接在网上交易和管理,当中完全不涉及任何金融机构或信用担保。这个货币体系自我完善,设有2100万枚比特币的上限,所以不会形成通货膨胀。2009年,中本聪正式宣告比特币的诞生。
要得到比特币,就要利用CPU(中央处理器)来「挖矿(mining)」,是一种令电脑硬件作数学运算的程序,用来确认交易和增加网络的安全。过程就像「挖金矿」一样,透过CPU计算我们的贡献,就能获得比特币。不过因为比特币的数量是固定的,货币总数根据设计预定的速率逐步增加,增加速度逐步放缓,而比特币的用户愈来愈多,令比特币愈来愈难挖。
在比特币成功发布后,中本聪2011年表示退出该计画,现在消声匿。比特币核心开发人员贾齐克表示,「中本聪」就是要发明一种开放原始码的系统,大家不需要知道发明者是谁,将焦点放在技术上就行了。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