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哥华教育局修改性取向及性别认同政策条例的第二场公听会再次爆满。不少华人家长到场表示反对,亦有家长和学生表达支持的立场。由于支持和反对的人士发言踊跃,教育局将于29日加设一场公听会。
温哥华教育局的「性取向与性别认同政策条例草案」(Draft Policy and Regulations –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ies)处于聆听公众意见阶段,由于发言者众多,在14日安排了一场公听会后,在昨晚再加一场。
一如第一晚,正反双方皆踊跃发言。由于人数众多,教育局要另辟一室让民众观看电视直播。
不少华人家长到场反对新政策,他们在会上举起纸牌表达诉求,声势浩大,但也有不少人支持新政策。
发言者中,卑诗大学的H. Frohard-Dourlent指出,学校内不少教职员希望支援性取向及性别认同有别于人的学生,但受制于缺乏足够知识,故此一份书写明白的守则,对教职员的支援工作能够提供很大帮助,她认为目前的政策太过含糊,她支持新草案。
Eric Hamber中学家长会的家长C. Bercic 说自己约与50个家长接触过,只有一个不支持新政。她强调,大声的群体不等如是大多数,她认为目前的政策虽然不错,但可以进一步改善,她支持新政策。
她的女儿Sarah Bercic指自己的同学都支持这一草案,更呈交了一份138人联署的陈情书,支持新政。
家长J. Jia居住在温哥华,他说自己女儿仍然相信圣诞老人,他认为政策的制定程序错漏百出,没有充分征询家长的意见。他建议成立新工作组,加入家长的参与,重新草拟新政策。他认为「恐同症」或「恐跨症」等标签无助讨论,假若新政策没有取得广泛的支持,也不能行之有效。
温哥华市的妇女咨询会(Women’s Advisory Committee)成员M. Smith也发言支持新政。她指出公园局刚刚通过类似政策,她认为新政策符合保障人权的精神。
家长J. O’Dwyer指,自己儿子是跨性人,13岁转变性别,因受到各方支持成绩很好,但她感叹跨性别的孩子自杀率相当高。她忆述自己儿子最后两年才容许上适合的厕所,就是如此,也只能待讲课期间上厕所避开他人,以免引起尴尬。
她认为目前的政策不够完善,又觉得这是最脆弱的一群学生,质疑为什么拒绝把这群学生纳入保护?
家长J. Wang是UBC教授,她希望没有任何学生因为新政策而受到负面影响,她认为目前的决策过程太过仓猝。
她特别关注厕所与更衣室的问题,尤其是如何保护女性学童?她忧虑自己的6岁女儿使用厕所时可能遇到问题。
她举出例证,说多伦多一家妇女收容所出现自称跨性男子性侵其他住客的案例。
教育局职员回应说,在温哥华已经有学生从一个性别转变到另一个性别,没有出现问题。
职员又说,目前大部分学校已设有性别中立的厕所,设有门锁供单人使用;假若学校没有这一设施,新政策将支持学校添置。
以普通话发言的温哥华家长Huimin支持性取向及性别认同保护政策。她说反对所有形式的歧视,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说爱所有孩子,包括跨性别的孩子。她说关心孩子的教育,这是她移民加拿大的主要原因。
她花了很长时间了解有关草案,认为有些地方需要多方征求意见及协商。
对于政策中提到「独立学生」的概念,她认为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质疑是否表示学生可以独立父母之外,自我选择性别?
教育局职员解释,草案关于「独立学生」的提法有问题,将会删除。
会上宣布,由于发言人数众多,将在本月29日安排另一场公听,又欢迎书面提交意见。教育局将在6月就草案做出决定。
明报原文:http://www.mingpaovan.com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