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卑诗大学(UBC)与香港中文大学一项对回流年轻港人的研究指出,多数23岁至32岁回流香港的年轻人,认为华裔背景不利他们在加拿大公司的升迁机会,虽然他们短期间内没有返回加拿大长住的打算,但多数并不以香港為家,只是视香港为一个工作的临时地方,而且他们的身分认同仍然是「加拿大人」,他们并计划最终仍将离开香港,回到加拿大长住或退休。
主持这项研究的UBC社工系教授殷妙仲(右图)指出,「他们回流香港,但并不一定代表他们认為自己是中国人,他们其实认為自己是加拿大人」。他说:「受访的许多年轻人对於未来工作有自己的抱负,但在加拿大,他们却看不到机会。」
殷妙仲和其他两名参与研究教授共同撰写的报告,刊登於《国际迁徙与融入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Integration),共深度访问18名年轻华裔加人,12名住在加拿大、但子女在香港工作的华人父母,以及多伦多及温哥华的华裔社区领袖等,了解年轻港人回流原因,以及未来去向。目前居住在香港的加拿大人约有30万人,年轻港人佔重要部分,受访者有83%拥有双重国籍。
殷妙仲指出,受访者很多在温哥华或是在多伦多找不到合适工作,但回到香港,头几个月内,即已轻易找到好的工作。
对於年轻港人担心他们的华裔背景影响升迁,為了追求更好前景选择回流,殷妙仲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他说:「我一直关注移民家庭长大的年轻人在本地就业遭遇的问题,而这项研究得到的结果,与之前其他相关研究得到的结果一致。」
但令殷妙仲感到意外的是,回流年轻港人具有两种文化的认同身分,对他们回到香港找工作竟然成為好用资產。
一名女受访者不讳言说:「对华裔加人来说,在香港有更多前景好的工作,以及更多升迁机会,加拿大则有相反情况。」
受访者虽然认為在香港有较好发展机会,有些在香港竞争激烈的金融部门工作,但受访者当中,没有人不认為他们是加拿大人。很多受访者即使在香港有亲人,但在刚返回香港时,仍是难免感受到不同文化带来的震撼(culture shock),故他们通常会与一样回流背景的华裔加人,或移居香港的其他非华人交往。
报告称,回流港人在工作空档期间,会边喝咖啡、边用手机关注温哥华加人冰球队的比赛情况,保持跟在加拿大相同的兴趣。研究说,多数人视香港是一个较刺激的工作地方,虽然,受访者中无人计划在短期内返回加拿大,但多数仍认為他们的家在加拿大。
一名女子告诉研究人员说「我觉得香港没有一点像家」,「对我来说,我的家是在多伦多。」
不过,只有少数受访者曾与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有过正式接触,这点令殷妙仲困惑。
他又提到,像来自印度及中国等这些经济发展强劲国家的移民,很可能也像港人一样,或者因為在加拿大工作遭受歧视,或者是中国或印度提供的发展机会较為诱人,而选择返回中国或印度,加拿大也因此面临更多人才流失问题。
另外,他也注意到,年轻港人在成长过程中,与不同文化的朋友交往,但在高中时开始,会开始较常与华裔加人交往,一直到大学。他认為,这些在香港的华裔加人是加拿大资產,只是,他们是隐形的。
该研究研究对象,是年龄在23岁至32岁的华裔加人,他们很多在加拿大出生,或是在年幼时跟随香港父母移民加拿大,在加拿大就读大学,毕业后由於找不到能满足抱负的工作,于是回流香港工作。
明报原文:http://www.mingpaovan.com…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