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是由中国宣导筹建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3月31日是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申请最后一日,目前,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目前已增至30个,另有14个国家也已提出正式申请。
来自中国财政部的最新消息显示,3月30日,埃及、芬兰、俄罗斯正式宣布申请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并向中方提交了书面确认函。至此,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目前已增至30个,另有14个国家也已提出了正式申请。
中新网注意到,埃及是首个向亚投行提出正式申请的非洲国家。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宇燕对此表示,「埃及在非洲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申请加入,将使得亚投行更具代表性。同时,也表明亚投行是一个开放性的组织。」
亚投行是由中国宣导筹建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 2014年10月24日,中国、印度、新加坡等首批21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签署了筹建亚投行备忘录,随后印尼、新西兰等国家陆续加入。连日来,尤其是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的加入,搅动全球舆论。
新华网称专家解读为何各国争当创始成员国,「从国家层面考虑回报,既包括经济回报也包括政治回报;金融机构中最大的特权是投票权,投票权的多寡取决于成员国的出资份额,即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各国的经济权重,以经济权重来衡量各国的出资份额和股份分配的比例。」报道指,简单的说就是只有会员国身分,才有投票权;只有创始成员国,才能参与规则制定。
「多个西方大国申请加入亚投行,主要是基于利益的考虑。」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当前欧洲经济比较微妙,欧债危机尚未解决,美元升值对欧元形成压迫,且欧盟刚刚推出「欧版」量化宽松,在此情况下,欧洲国家迫切需要寻求扩大国际市场的支持。 3月31日是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申请截止日期。在最后一天时间里,亚投行「朋友圈」会否再度扩容,各方关注。尤其是美国日本的态度颇受关注。
早前,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与亚投行首席谈判代表会议主席、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均被问及与美国、日本相关的话题。两人均表示,在筹建亚投行过程中,与美国、日本相关部门一直保持沟通。中方欢迎域内外国家积极参与亚投行筹建,同时也将尊重他们是否加入以及何时加入亚投行的决定。楼继伟和史耀斌均强调,无论相关国家是否加入亚投行,中方都愿继续和相关各方在一些多双边经济对话机制下加强沟通以及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多边开发机构开展合作。
在亚投行不断扩大的「朋友圈」中,香港《文汇报》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进入今年3月份以来,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是欧洲国家。 3月12日英国表达加入亚投行的意愿,紧接着法国、德国、意大利就「抱团」共同宣布了加入意向。随后,卢森堡和瑞士两个金融强国递交申请;丹麦、荷兰和俄罗斯也在最后关头申请加入。根据规定,在一个国家申请亚投行之后,需要两周的时间征求各意向创始成员国的意见才能做出决定。这也就意味着,正在申请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14个国家都是这两周之内提交申请的。北京西城区政府日前向公众敞开二龙路办公区大门,《北京晨报》报道,副区长孙硕在现场透露,由中国宣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今年将落户西城区,亚投行的选址已确定,位于全国政协礼堂附近。
加国政府举棋不定
加拿大是否会在近期加入亚投行?《环球华报》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联邦财政部(Department of Finance)。其高级媒体联络官欧莱特(Fannie Ouellette)周四(26日)回复记者时表达了政府目前的态度:尚在研究之中。
联邦财政部表示,他们了解到,“中国政府在建设亚投行一事上占主导地位。亚投行是一个新型多边组织,而中国官员目前仅仅给出了大的方向和框架。现在,各成员国正在对该行的发展目标、治理结构和运作模式进行商讨,这一过程预期将持续数月。”
因此,加方尽管知道如果想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Prospective Founding Members),必须在3月31日之前表态,但仍 “会对此事进行进一步评估。”
本月23日,联邦财政部长奥利弗(Joe Oliver)表示,正在与中国驻加大使以及其他更高层的中国财经官员讨论这个问题。奥利弗称,基础设施建设对加拿大政府以及其他国家政府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因此我们会考虑”。
此前,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在多伦多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看不到利益的情况下加拿大短期内不会考虑加入亚投行。
布洛克大学(Brock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伯顿(Charles Burton)表示,渥太华对亚投行的纠结,可能源自于保守党政府内部就如何处理跟中国的关系的长期争论。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罗照辉日则说,亚投行虽是中国发起的,但并不只是为中国服务的。他表示,亚投行是为整个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提供融投资服务,欢迎加拿大早日加入亚投行。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