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猎在西人中是热门的运动项目之一,不过不少朋友们对于打猎和枪械管制上并不是很了解。特别是打猎,因为打猎基本上都是在野外,所以不少规章制度上的执行上可能会出现困难。另外,不少环保或是“善良”人士对打猎也有不少误解。
首先对于打猎来说枪支不是必要的,如果感觉自己是“棒棒嗒”可以用弓箭或者别的武器(需要牌照)进行狩猎。当然长枪狩猎是最普遍的,这边说的长枪是指不受限制的武器(不受限制武器的拥有和购买,也需要联邦政府发布的枪牌)。虽然不受限制武器是由联邦政府发布,可是猎牌是由BC省政府发布的。
正题来了,对于猎人来说打猎是一项运动,同时也是觅食的方式之一。毕竟超市很难买不到熊肉,鹿肉,之类这些“可爱”,很少被饲养的动物。对于猎人来说,如果不计划吃熊肉或者鹿肉的话,不会去打那些“小动物”。如果只想吃熊掌的话也不要去打熊,因为熊肉的“大四件”(就是最多肉的部分)都必须带回去,拿回来送人或者自家消化掉,必须要吃掉!不能留在猎区!于此同时,熊胆是必须留在猎区,不能带回去,也不能现场吃掉。
另外打猎和杀生不一样,因为为了保持生态平衡,部分猎物在特定的猎区有数量,大小,狩猎时间,等很多要求,不是看到什么想吃的就能打的。极端的例子是,如果今年所有熊熊都被吃掉了,那么熊熊的猎物就会过多,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那个时候对环境其实更不好。
打猎在众多要求之下还要遵循公平原则,意思就是哥哥很有钱带着无人机去找猎物,不行!半夜开着车头灯吸引熊熊到车前,然后打回家,不行!坐飞机去到猎区,在飞机上看到猎物,立刻开车过去狩猎,不行!反正在公平原则之下不行的东西有很多。
这篇文章只包含很少的一部分关于打猎的规章制度,因为具体不同动物有不同要求,不同猎区也有区别,打猎手册也是每年都会有改变,这包括具体动物开猎的时间不同,数量不同,性别不同,和猎物的年龄等等。更不用说打猎之前除了猎牌之外还需要相应猎票之类的细节。
主页獭个人觉得,打猎是适合吃货,不适合喜欢尝鲜的朋友,而且没有猎牌不能陪朋友去打猎。亲爱的就算帮朋友开车都要猎牌的噢。除非小朋友,陪有猎牌的成人去打猎。在北美打猎没有那么困难,可是真的和想象不一样。最后提醒一下各位亲们,打猎一定要遵守打猎手册及各种打猎的规矩。不然以后华人在山里的日子都会不好过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