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发起千人签名,要求当局管制列治文中文招牌的市内居民斯塔查克(Kerry Starchuk),近日再向列市府投诉,指很多华裔新移民不讲英语,未融入主流社区,导致纯中文招牌、巨型屋问题,要求市府以强硬措施解决。斯塔查克对本报称,她也有华裔朋友,此举绝非排斥华裔,而希望各族裔和平相处,尊重本地多元文化传统。不过,华裔移民对此有不同看法。
在列治文居住了50年、现年58岁的白人女市民斯塔查克,近日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指出,最近列市3号路(No. 3 Rd.)附近又出现多个没有附英文的大型中文招牌,显示市府无力解决问题。她说早于20年前,就曾向市府多次反映这类问题,但始终没有解决,指市府根本是说一套、做一套。
曾祖父百年前任列治文镇长
列市此前名为列治文镇,而斯塔查克的曾祖父布里奇(William Bridge),曾在1908至1920年间担任列治文镇长。布里奇后来在列治文教育局主席任内过世,如今列市布里奇小学(William Bridge Elementary),就是为纪念及表彰他的贡献而命名。斯塔查克说:「我的曾祖父来自英格兰,曾在列市开农场,我是第四代列市居民。我的5个儿子中,有4个住列治文;而5个孙子女,也有3人住此,这是我的家,我打从内心深处爱这块土地。」
1988年,斯塔查克以12.9万元买入她的列市独立屋,如今市价高达124.1万元。斯塔查克表示此前曾有市府高层,在面对她的投诉时,建议她「拿着钱搬家」(take money and run),意指她可以卖掉房屋后搬去其他地方居住。
对此斯塔查克说:「我妈妈、叔叔都住在这里,我为何要搬家?」她也抱怨华裔新移民邻居,近年努力拆屋建豪宅,又任它成为空置屋。也有房屋整晚亮着客厅的大吊灯,反光严重干扰她家的生活作息。斯塔查克说曾上门想找华裔邻居,但对方不是不在家就是听不懂英语。
斯塔查克感叹道,她发现近5年来,许多华裔新移民不肯学英文,无法用英语沟通及融入本地社区,才导致纯中文招牌、巨型屋问题愈加严重。她说:「我碰到一个来自上海的邻居,她来了近10年,却不会说英文,令我一筹莫展。」她回忆,列市早年仅有3间中餐馆,她们一家都曾光顾过,表明自己不排斥华裔文化。
不过,斯塔查克认为过去的50年来列市变化太大,走在列市街头,经常令她觉得陌生。不但中文招牌林立,四处是中餐馆,亚裔面孔更无处不在,说英语的人却愈来愈少,似乎自己就像厕身亚洲,而非加拿大。她又表示:「这是一股暗流,大家都不愿意公开讨论,但是我要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
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列治文市华裔人口比例高达47%,冠绝全国。而据197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当时列市、本拿比及三角洲三个城市,华裔人口总计仅有950人。
强调不是排斥华裔文化
斯塔查克指出,列市官方社区计划(Official Community Plan)显示,预测到了2041年将有8.8万多人搬入列市,占大温增长人口的7%。届时将有更多高层柏文,交通拥塞更为严重。她说:「我和列治文市长马保定(Malcolm Brodie)看法不同,我有不同的远见,这是我的家,我的根在此,不该只用赚多少钱来衡量。」
一些日韩等国际媒体,近日也曾报道列市纯中文招牌的话题;对此市长马保定呼吁给华裔市民调适时间,而市议员区泽光则希望华人「换位思考」。
被指架设纯中文招牌的「天力建筑」公司一位职员告诉记者,市府曾与他们沟通,但指他们并没有违法,仅建议该公司未来在招牌上加上英文。该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职员说:「本国官方语言包括英文及法文,如果招牌仅要求刊登英文,似乎也不合适。」
住在列治文、来自中国的24岁新移民曹先生表示,仅说5年内华裔新移民不肯学英文,并不公平。他说,自己原本以国际学生来加,后在卑诗理工学院(BCIT)学习修理飞机,去年成功申请移民,目前还在学电脑。他说:「我周围的新移民为了找工作,大家都拼命学习英文及专业,或许只有少数富二代不用学吧。」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