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研究赌博的学者警告,玩免费手机游戏易上瘾,玩家随时花费大笔金钱以「过关」;又指这些手机游戏商业模式近似赌博,玩家有可能染上「游戏癖瘾」;另有专家指不少人误解问题赌博,以为赌博癖瘾只是个人道德弱点,对治疗有效性存疑,因而延误了诊治。
长期研究赌博的德国汉堡大学(University of Hamburg)经济学家菲德勒(Ingo Fiedler),周二在卑诗彩票公司(BCLC)举办的「2016年负责任赌博新视野会议」(2016 New Horizons in Responsible Gambling Conference)上,以《游戏与赌博的聚合》(The Convergence of Gaming and Gambling)为题发表演说。
他表示,现时在各地非常普遍的智能手机游戏,虽然声称免费,但玩家在参与手机游戏时,可能需要付款以求进级及「过关」,所以有评论指这些「免费游戏」(free-to- play)其实是「付款就过关」(pay-to-win)。
有玩家月花逾1万元
菲德勒称,从赌博研究者角度去看,这些手机游戏的商业模式,与赌博十分相似。他指赌场50%的收入是来自1%的玩家;付款就过关的手机游戏,虽然9成玩家不用付款,但有1%的玩家则要付出很多,他指有玩家每月花逾1万元。
他说,这些玩家往往有染上游戏癖瘾的风险。菲德勒相信适用于网上赌博的条例,可能也是打击游戏癖瘾的有效方法。他认为,目前在加国,手机游戏因为玩家不会赢钱,未被视为赌博,也未受到监管。但有些国家如韩国,已经有法例监管网上游戏。
公众存误解 质疑治疗是否有效
另外,研究问题赌博的两位专家菲尼(Don Feeney)及怀特(Keith Whyte),在题为《公众如何看问题赌博(What the public thinks)》的演说称,据民意调查结果,发现很多人对问题赌博都存误解,不少人虽同意问题赌博是很严重问题,却视它为道德弱点,所以怀疑治疗的有效性。他们都认为,公众对问题赌博的认识仍然很低。
「负责任赌博新视野会议」由周一起,一连三天在温哥华会议中心举行。 BCLC社会责任主任菲兰德(Kahlil Philander)称,这个会议除了向博彩业界介绍最新有关赌博的知识外,还希望教育公众勿沉溺赌博。公众可登入http://http://gamesense.bclc.com,浏览有关问题赌博的资讯。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