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色iPhone 5s全球缺货,16GB版本的先达回收价,「企硬」8000港元以上,较原价足足贵一半有多。不过高处未算高,美国拍卖网站eBay近日出现一部天价5s,成交价为1.01万美元,折合约7.8万港元。苹果再次使出「饥饿营销」,营造热炒气氛,但有学者批评,此举令消费者增加心理压力,要「挨炒价」抢购。
今次5s及5c自上周五起开卖,虽然5c乏人问津,但金色5s已在短时间内缺货,而在开卖第5日,仍然是热门炒作机款。 eBay上惊现一名买家,以1.01万美元(折合约7.8万港元,下同)购入一部16GB的金色5s,比原价5,588元高出近13倍,但所购入的5s只是一部已解锁的机款,没有其他特别之处。
根据竞价纪录显示,该iPhone 5s底价为7.7元,经过49口叫价后,升至1.94万元,但最后两口价却突然抽升至7.8万元成交(见图)。这名买家的身分保密,但从其eBay的户口显示,买家多数竞投电子及相关产品如手机、手机壳、USB储存器等。
虽然这个案属于极端例子,未能反映整体市场,但金色5s的确有价有市。
先达铺:16GB回收价贵56%
先达手机铺F6B负责人阿然表示,目前16GB金色5s回收价为8,700元,而32GB及64GB的回收为9,500元及11,500元。最受欢迎的16GB,先达回收仍然较原价贵55.7%。翻查过去纪录,去年iPhone 5推出一周内,同样炒高逾50%,而再之前的iPhone 4,更炒贵84.4%以上(见表)。
苹果已非首次卖iPhone,但供应上仍然不足,难以令市场信服,明显是采用饥饿营销,去「谷旺」市场。虽然从企业角度来看,这种销售手法无可厚非,但对消费者来说,却难称得上公平。
学者:手法对消费者不公平
中大市场学教授冼日明便指出,苹果透过控制供应,增加消费者的心理压力,「这种挤牙膏式销售,制造一种需求大于供应的气氛,故消费者不应被这方法影响」。冼续称,今次eBay出现的天价,令人联想起以往有香港地产商,用天价卖出部分单位,去营造热卖的效果,推高余下的单位销情。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工商管理系高级讲师魏秉源则指出,金色5s予内地消费者一种尊贵的感觉,而控制供应可造成消费者的心理价格上升,「很难评论这种营销方法对或错,因消费者贵买是感性消费,令他们觉得有金色5s,是一种身分的象征」。
苹果在周一宣布,上周末创纪录共售出900万部5s及5c。不过,美国投行派杰的分析员Gene Munster质疑,苹果的销售数据「有水分」。他接受彭博访问时指出,苹果用「渠道填充(channel fill)」,即一次过交货给分销商去供应大量5c,但实际上卖出的手机,可能只得550万部。
明报原文:http://www.mingpaovan.com/htm/news/20130925/vab1h.htm?m=0
Image Source:Google Images